听力障碍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法律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让援助增强群众幸福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p3o4ziu.html

学习掌握《法律援助法》主要内容

一、《法律援助法》的结构

《法律援助法》包括总则、机构和人员、形式和范围、程序和实施、保障和监督、法律责任及附则,共7章、71条。

二、关于“法律援助”的概念和定位

本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条规定明确了我国法律援助的定义,也明确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定位。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律援助由国家承担主体责任,具体由各级政府落实。

(二)法律援助的对象是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经济困难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三)法律援助是无偿的,也就是接受法律援助的人员不需要支付费用。

(四)法律援助的方式主要是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和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形式是多样的。

(五)法律援助的定位是公共法律服务不是行政管理,这也决定了《法律援助法》是社会法而不是行政管理法。

三、关于法律援助人员的范围和职责

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和符合一定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根据本法规定,法律援助人员大致有三支队伍。

第一支队伍是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人员,他们是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主力军;

第二支队伍是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结合自身职责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时安排的人员;

第三支队伍是法律援助志愿者。法律援助人员的职责包括:

(1)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及时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不能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

(2)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财物;

(3)对提供法律援助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4)按照国家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安排,积极参与支持法律服务资源相对短缺地区的法律援助工作,这也是法律所倡导的。

四、关于法律援助的范围

本法规定的法律援助的范围比较广泛,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这些规定有三个特点:

(一)是为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打下基础;

(二)是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

(三)是特殊情形特殊安排,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的限制。

具体而言,获得法律援助事项的范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考虑经济困难状况,当事人因经济困难可以申请获得的法律援助。具体包括:

(1)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2)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3)请求有关赔偿、给付和支付劳动报酬等的当事人没有委托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请求发给抚恤金,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请求认定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等。

(4)当事人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或者决定提出申诉或者申请再审。法院决定或者裁定再审或者检察院提出抗诉,当事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二)是不考虑经济困难状况,根据办案机关通知就能依法获得的法律援助,主要体现为刑事法律援助中应当或者可以指定辩护的情形。具体包括:

(1)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未成年人,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缺席审判案件的被告人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其他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

(2)强制医疗案件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3)值班律师应当依法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程序选择建议、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对案件处理提出意见等法律帮助。

(三)是符合法定情形、申请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获得的法律援助。具体包括:

(1)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

(2)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

(3)再审改判无罪请求国家赔偿;

(4)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为以后和地方扩展新情形预留空间。

五、法律援助的对象是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

第一,应当明确的是,法律援助的对象是自然人,不包括法人等组织。

本法制定过程中,有的意见提出,应当将中小企业、集体经济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等也纳入对象范围。研究认为将法人等作为法律援助的对象,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大多数国家的立法例。我国目前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将过多资金投入法律援助,而且法人等组织的纠纷多为经济纠纷,败诉风险和责任承担难以确定,对其提供法律援助也可能有违市场规律。世界大多数国家均未将法人等组织纳人法律援助的对象。

第二,法律援助的对象包括经济困难公民。

法律援助最初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帮助,使其不受经济困难因素影响,平等享有法律保护,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经济困难公民”在理解上,应当把握以下方面:

(一)是属于我国公民,即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是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正常的法律服务费用。本法第34条规定,经济困难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一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工作需要确定,并实行动态调整。实践中,有关部门和地方也进步明确法律援助受援人经济困难标准的参照原则,通常以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所确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失业救济标准”作为主要参照依据,并以此为基准确定各地的经济困难标准。

(三)是对经济困难公民提供的法律援助,不限于民事、行政法律援助,也包括刑事法律援助。

第三,法律援助的对象还包括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

随着法律援助范围的不断扩大,除了经济困难公民外,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一)是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本法第25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下列人员之一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未成年人;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缺席审判案件的被告人;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这些人由于年龄、生理等原因,行使诉讼权利的能力弱,或者涉及剥夺生命权等重大权益,需要在法律上予以特别对待,不管其经济状况如何,都应为其提供法律援助。落实刑事辩护全覆盖的精神,本法还规定其他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也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

(二)是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的当事人。本法第3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英雄列子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再审改判无罪申请国家赔偿;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是有关法律规定的当事人。《社区矫正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农业法》等法律,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作出规定。在其他有法律特别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处理。

(四)是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根据本法第69条的规定,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或者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也可以成为法律援助的对象。

六、关于法律援助的程序

法律从告知通知、申请提出、审查决定、服务救济等方面规定了法律援助的程序,有关程序规定体现出的特点是:相关责任单位尽职尽责,受援人申请便利化,法律援助服务高效化,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履行告知当事人权利的义务。具体包括:

(1)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在办理案件和相关事务中,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依法申请法律援助;

(2)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保障值班律师依法提供法律帮助,告知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约见值班律师并依法为值班律师开展法律帮助提供便利;

(3)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时,应当提示当事人享有依法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并告知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程序。

(二)是有关单位和律师通知法律援助的责任。具体包括:

(1)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发现属于法律规定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情形,应当在3日内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法律援助机构收到通知后,应当在3日内指派律师并通知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

(2)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办案机关、监管场所应当在24小时内将申请转交法律援助机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值班律师提出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申请的,值班律师应当在24小时内将申请转交法律援助机构。

(三)是申请法律援助的要求。具体包括:

(1)对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申请,由申请人向办案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对非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争议处理机关所在地或者事由发生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法律援助的,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法定代理人侵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的,其他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以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3)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当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

(四)是经济困难状况的核查。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核查便利化,即法律援助机构核查申请人的经济困难状况,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查询,或者由申请人进行个人诚信承诺,不需要申请人出具个人经济困难的证明。

(2)特定对象免予核查,即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或者优抚对象,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人员,作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免予核查经济状况。

(五)是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具体包括:

(1)及时作出法律招助决定,即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7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日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为受援人推供法律援助;决定不给予法律援助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材料或者要求申请人说明情、况。

(2)可以决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即遇到距法定时效或者期限届满不足7日、需要及时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行政复议,需要立即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或者先予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的,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可以决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但受援人应当及时补办有关手续,补充有关材料。

(3)特定情形下作出终止法律援助决定,即法律援助机构发现受援人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据利用法律援助从事违法活动,经济状况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自行委托律师或者代理人,有正当理由要求终止法律援助,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经被撤销,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应当作出终止法律援助的决定。

(六)是法律援助的服务。具体包括:

(1)规范服务,即法律援助人员接受指派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者终止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向受援人通报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不得损害受援人合法权益。

(2)异议救济,即申请人、受援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法律援助终止法律援助决定有异议的,15日内可以向设立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5日内进行审查,作出维持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或者责令法律援助机构改正的决定;申请人、受援人对司法行政部门维持法律援助机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提示:

受援人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已实施法律援助的费用,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

(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机构和人员

第三章形式和范围

第四章程序和实施

第五章保障和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法律援助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权,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国家保障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法律援助保障体系,将法律援助相关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进法律援助均衡发展。

第五条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监督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保障当事人依法获得法律援助,为法律援助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第七条律师协会应当指导和支持律师事务所、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依法通过捐赠等方式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税收优惠。

第十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援助宣传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识。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公益宣传,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十一条国家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机构和人员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补贴。

第十三条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本机构具有律师资格或者法律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联络点,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第十四条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看守所等场所派驻值班律师,依法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五条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择优选择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六条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负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支持和保障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和规范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人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组织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员和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在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等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志愿者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在法律服务资源相对短缺地区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九条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及时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财物。

第二十一条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人员对提供法律援助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

第三章形式和范围

第二十二条法律援助机构可以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依法提供下列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务:

(一)法律咨询;

(二)代拟法律文书;

(三)刑事辩护与代理;

(四)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的诉讼代理及非诉讼代理;

(五)值班律师法律帮助;

(六)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代理;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形式。

第二十三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通过服务窗口、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示当事人享有依法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并告知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程序。

第二十四条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第二十五条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下列人员之一,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

(一)未成年人;

(二)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

(三)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四)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

(五)申请法律援助的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

(六)缺席审判案件的被告人;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其他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

第二十六条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死刑复核案件的被告人,法律援助机构收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通知后,应当指派具有三年以上相关执业经历的律师担任辩护人。

第二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时,不得限制或者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强制医疗案件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九条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第三十条值班律师应当依法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程序选择建议、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对案件处理提出意见等法律帮助。

第三十一条下列事项的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五)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

(六)请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七)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八)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

(一)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

(二)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

(三)再审改判无罪请求国家赔偿;

(四)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或者决定提出申诉或者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决定、裁定再审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第三十四条经济困难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工作需要确定,并实行动态调整。

第四章程序和实施

第三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在办理案件或者相关事务中,应当及时告知有关当事人有权依法申请法律援助。

第三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发现有本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在三日内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法律援助机构收到通知后,应当在三日内指派律师并通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第三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保障值班律师依法提供法律帮助,告知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约见值班律师,并依法为值班律师了解案件有关情况、阅卷、会见等提供便利。

第三十八条对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办案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非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争议处理机关所在地或者事由发生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三十九条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办案机关、监管场所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申请转交法律援助机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值班律师提出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申请的,值班律师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申请转交法律援助机构。

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法律援助的,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法定代理人侵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的,其他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以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第四十一条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当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

法律援助机构核查申请人的经济困难状况,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查询,或者由申请人进行个人诚信承诺。

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核查工作,有关部门、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十二条法律援助申请人有材料证明属于下列人员之一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

(一)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

(二)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或者优抚对象;

(三)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四十三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决定不给予法律援助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材料或者要求申请人作出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补充材料或者作出说明的,视为撤回申请。

第四十四条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决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一)距法定时效或者期限届满不足七日,需要及时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行政复议;

(二)需要立即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或者先予执行;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援助机构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应当及时补办有关手续,补充有关材料。

第四十五条法律援助机构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

法律法规对向特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有其他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法律援助人员接受指派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者终止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向受援人通报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不得损害受援人合法权益。

第四十七条受援人应当向法律援助人员如实陈述与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情况,及时提供证据材料,协助、配合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作出终止法律援助的决定:

(一)受援人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

(二)受援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据;

(三)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从事违法活动;

(四)受援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五)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经被撤销;

(六)受援人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

(七)受援人有正当理由要求终止法律援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援助人员发现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

第四十九条申请人、受援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法律援助、终止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设立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五日内进行审查,作出维持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或者责令法律援助机构改正的决定。

申请人、受援人对司法行政部门维持法律援助机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条法律援助事项办理结束后,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提交有关法律文书的副本或者复印件、办理情况报告等材料。

第五章保障和监督

第五十一条国家加强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促进司法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

第五十二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法律援助人员支付法律援助补贴。

法律援助补贴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援助的服务类型、承办成本、基本劳务费用等确定,并实行动态调整。

法律援助补贴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况对受援人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对法律援助人员复制相关材料等费用予以免收或者减收。

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受援人减收或者免收公证费、鉴定费。

第五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对法律援助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第五十五条受援人有权向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人员了解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受援人可以向司法行政部门投诉,并可以请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

第五十六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投诉查处制度;接到投诉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受理和调查处理,并及时向投诉人告知处理结果。

第五十七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法律援助服务的监督,制定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进行质量考核。

第五十八条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法律援助资金使用、案件办理、质量考核结果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九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综合运用庭审旁听、案卷检查、征询司法机关意见和回访受援人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人员提升服务质量。

第六十条律师协会应当将律师事务所、律师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对拒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惩戒。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设立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责令退还或者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故意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二)指派不符合本法规定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三)收取受援人财物;

(四)从事有偿法律服务;

(五)侵占、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经费;

(六)泄露法律援助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二条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

(二)接受指派后,不及时安排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或者拒绝为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纵容或者放任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怠于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或者擅自终止提供法律援助;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三条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或者怠于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二)擅自终止提供法律援助;

(三)收取受援人财物;

(四)泄露法律援助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四条受援人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已实施法律援助的费用,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冒用法律援助名义提供法律服务并谋取利益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援助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六十八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群团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参照适用本法的相关规定。

第六十九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提供法律援助,我国法律有规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参照适用本法的相关规定。

第七十条对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部门制定。

第七十一条本法自年1月1日起施行。

——

策划:凯创广告|编辑:张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